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解剖结构及其适应性

被引:3
作者
谢少雄
秦维
肖德兴
机构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大叶榕(Ficusvirens var. sublanceolata(Miq.) Corner); 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 解剖结构; 气孔; 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87 [观叶树木类];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对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和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的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电镜下气孔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叶榕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角质层极薄,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网状凸起;气孔密度大,分布在下表皮并明显突起,在气孔周围没有角质层拱盖.细叶榕为异面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上、下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复表皮,并具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波浪状凸起.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并内凹陷,气孔周围有角质层拱盖,拱盖缘厚突起.根据对两种植物叶脉的粗细、表皮的组成、细胞大小,角质层厚度、气孔凸凹程度和密度等方面的分析,表明细叶榕的对旱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大叶榕.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植物生物学.[M].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广东植物志.[M].陈封怀主编;吴德鄤编辑;.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3]   Leaf structure and anatomy as related to leaf mass per area variation in seedlings of a wide range of woody plant species and types [J].
Castro-Díez, P ;
Puyravaud, JP ;
Cornelissen, JHC .
OECOLOGIA, 2000, 124 (04) :476-486
[4]   Water stress induced changes in anatomy of tomato leaf epidermes [J].
Sam, O ;
Jeréz, E ;
Dell'Amico, J ;
Ruiz-Sanchez, MC .
BIOLOGIA PLANTARUM, 2000, 43 (02) :275-277
[5]   厦门引种的榕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J].
丁印龙 ;
谭忠奇 ;
林益明 .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 (04) :51-54
[7]   黄葛树史话 [J].
黄森木 .
园林, 2006, (06) :38-39
[8]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J].
李芳兰 ;
包维楷 .
植物学通报, 2005, (S1) :118-127
[9]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叶表皮结构和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高建平 ;
王彦涵 ;
陈道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5) :71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