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柏志全
郑辉
姚平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广东省广州市
[3] 广东省广州市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电针; 再灌注损伤; 乙酰胆碱酯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改良的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7和14d,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0A。结果:实验后第7天,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34.4±36.2),(318.9±39.0)nmol/s,P<0.01;(217.9±41.8),(269.4±39.0)nmol/s,P<0.05),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天,缺血再灌注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质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250.7±38.8),(302.1±35.5)nmol/L,P<0.05),电针组的AChE活性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7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os蛋白的影响(英文) [J].
柏志全 ;
周丽丽 ;
姚平 ;
郑辉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3804-3805
[2]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J].
周继宏 ;
张志强 ;
韦建芳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3860-3861
[3]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韩丹 ;
何祥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5) :3480-3481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AchE活力的动态观察 [J].
高维娟 ;
钱涛 ;
宋成军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369-370
[5]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脑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J].
邢宏义 ;
王才源 ;
关新民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02) :65-67
[6]   胆碱酯酶Ellman测定法的改良及其酶动力学 [J].
周洪华 ;
何善述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87, (03) :199-202
[7]  
神经科学原理[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 韩济生 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