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富贤 [1 ]
张林 [1 ]
万绪奎 [2 ]
朱永川 [1 ]
熊洪 [1 ]
郭晓艺 [1 ]
周兴兵 [1 ]
刘茂 [1 ]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 泸县农业局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氮肥农学利用率; 农艺性状;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8.06.002
中图分类号
S511.0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组合间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产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率组合要求最高苗数(x1)多,株高(x6)较高,倒3叶(x13)较窄,生物产量(x18)和结实率(x21)较高,上述性状与氮肥农学利用率(y)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5.8901+0.335 9x1+0.449 2x6-15.859 5x13+0.199 9x18+0.345 4x21,决定系数为89.53%。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杂交后代及组合鉴定时田间选择的参考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水稻氮利用效率基因型的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J].
魏海燕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杭杰 ;
马群 ;
张胜飞 ;
张庆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07, (11) :1802-1809
[2]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J].
曾建敏 ;
崔克辉 ;
黄见良 ;
贺帆 ;
彭少兵 .
作物学报, 2007, (07) :1168-1176
[3]   不同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与高效氮素吸收 [J].
程建峰 ;
戴廷波 ;
荆奇 ;
姜东 ;
潘晓云 ;
曹卫星 .
土壤学报, 2007, (02) :266-272
[4]   不同氮收获指数水稻基因型的氮代谢特征 [J].
程建峰 ;
戴廷波 ;
曹卫星 ;
姜东 ;
潘晓云 .
作物学报, 2007, (03) :497-502
[5]   川东南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J].
徐富贤 ;
郑家奎 ;
朱永川 ;
王贵雄 ;
杨大金 ;
刘康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86-691
[6]   利用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SPAD值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 [J].
田永超 ;
朱艳 ;
曹卫星 ;
范雪梅 ;
刘小军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6) :808-813
[7]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J].
朴钟泽 ;
韩龙植 ;
高熙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3) :44-49
[8]   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J].
江立庚 ;
戴廷波 ;
韦善清 ;
甘秀芹 ;
徐建云 ;
曹卫星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466-471
[9]   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氮反应的差异及其机制的研究 [J].
杨肖娥 ;
孙羲 .
土壤学报, 1992, (01) :73-79
[10]   Analysis of C and N metabolisms and of C/N interactions using quantitative genetics [J].
Krapp, A ;
Saliba-Colombani, V ;
Daniel-Vedele, F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05, 83 (02) :25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