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氮反应的差异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73
作者
杨肖娥
孙羲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研究室
关键词
氮素营养; 米氏常数; 根形态谷氨酸合酶; RuBP羧化酶; 水稻品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低氮(中度缺乏)和高N(丰足)条件下,地上部干物质生长量和稻谷产量在供试品种间的差异顺序为:汕优64>汕优6号>浙丽1号>秀水48,其中杂交稻与常规稻的差异最大,低N条件下的差异又比高N条件下的明显。结果还表明在低N条件下产量较高的品种吸收利用土壤中N素能力较强,其相关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征为:1.根系发达,根系生长量、分布密度以及根对NH4+的亲和力均较大;2.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功能叶氮、碳同化代谢关键酶,即硝酸还原酶,各氨酸合酶,RuBP羧化酶的活力均较高。此外RuBP羧化酶活力以及其水平受氮素的提高效应也N-高效品种较明显。这些特性均可以作为筛选和鉴别N-高效作物基因型的生理生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