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的伦理反思

被引:53
作者
匡文波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数字人权; 法伦理; 算法歧视; 信息茧房; 被遗忘权; 隐私侵犯; 数字素养;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21.05.002
中图分类号
TP391.3 [检索机];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1203 ; 0835 ; 01 ; 0101 ;
摘要
算法推荐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以编辑为中心的把关权力部分迁移到算法创设主体身上,以算法为核心的"技术丛"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信息采集、记录、筛选、分类、推送、存储等权力,而这些权力背后的动机及其执行结果并不都是符合伦理的,信息茧房、数据滥用、算法黑箱等问题对个人隐私权、知情权、平等权、被遗忘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算法推荐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运用带来了技术逻辑与新闻逻辑的碰撞,商业和资本价值输出给数字人权和公共价值带来新困境。基于此,从法伦理的视角出发,以权利为逻辑起点,从数字人权中的自由、正义、隐私、自主性、人性尊严等先行价值切入,重新解读算法黑箱和信息茧房等问题中受冲击的伦理内核,厘清智能传播环境下算法推荐技术对个人、行业和社会造成的权利威胁,反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提倡以人权价值规制算法技术,在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中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1]   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思路——以“今日头条”为例 [J].
任莎莎 ;
田娇 .
传媒, 2018, (06) :89-91
[32]   新闻专业主义的“控制危机”与价值重建 [J].
翟秀凤 .
新闻记者, 2018, (03) :45-54
[3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伦理失范的思考 [J].
靖鸣 ;
娄翠 .
出版广角, 2018, (01) :9-13
[34]   作为中介的算法:新闻生产中的算法偏见与应对 [J].
张超 .
中国出版, 2018, (01) :29-33
[35]   权力迁移与人本精神:算法式新闻分发的技术伦理 [J].
陈昌凤 ;
霍婕 .
新闻与写作 , 2018, (01) :63-66
[36]   技术与价值的理性交往: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算法推荐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思考 [J].
陈昌凤 ;
石泽 .
新闻战线, 2017, (17) :71-74
[37]   大数据与“被遗忘权” [J].
吴飞 ;
傅正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5 (02) :68-78
[38]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J].
杨立新 ;
韩煦 .
法律适用, 2015, (02) :24-34
[39]   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