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于卓
王晓娟
刘杰
马艳红
不详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呼和浩特
[3]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小麦族禾草; 种间杂种; 生育特性; 染色体构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 [植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株型倾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穗较长,穗型呈中间型,叶片宽大,花粉可育率及结实率均为0;F1为五倍体(2n=5x=35),其PMCM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79 +14.31 +0.17 ,后期 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普通小麦与Elymus rectisetus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 [J].
王长有 ;
李小忠 ;
吉万全 ;
张改生 ;
王秋英 ;
薛秀庄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4) :5-9
[2]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农艺特性的研究 [J].
于卓 ;
李造哲 ;
云锦凤 .
草业学报, 2003, (03) :83-89
[3]   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于卓 ;
宋永富 ;
李造哲 ;
云锦凤 .
草地学报, 2002, (04) :258-264
[4]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的RAPD研究 [J].
于卓 ;
云锦凤 ;
马有志 ;
辛志勇 .
草地学报, 1999, (04) :287-292
[5]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交及F1代细胞学分析 [J].
云锦凤 ;
王照兰 ;
杜建才 .
中国草地, 1997, (01) :33-36+49
[6]   小麦族植物作为牧草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介 [J].
王世金 ;
李健华 .
草业学报, 1993, (01) :60-70
[7]   染色体组分析及小麦族的系统学 [J].
卢宝荣 ;
刘继红 .
植物学通报, 1992, (01) :26-31
[8]   33种禾本科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J].
阎贵兴 ;
张素贞 ;
云锦凤 ;
富象乾 ;
王六英 .
中国草地, 1991, (05) :1-13
[9]  
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细胞遗传学研究[A]. 于卓,云锦凤,李造哲.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