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湿地研究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被引:16
作者
王建华 [1 ]
吕宪国 [1 ]
田景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关键词
河岸湿地; 生态功能; 生态交错区; 湿地生态学;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8.02.016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区,河岸湿地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鉴于河岸湿地在流域规划、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中国学者对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历经十余载,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备的学科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河岸湿地基础理论,包括河岸湿地的定义、边界、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的研究;以及河岸湿地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河岸湿地生态模型与GIS技术的运用、岸坡稳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和河岸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等,提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河岸湿地生态学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的设想,以期推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1]   Efficiency and dimensioning of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J].
Mander, U ;
Kuusemets, V ;
Lohmus, K ;
Mauring, 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7, 8 (04) :299-324
[22]  
D. A. Scott,T. A. Jones.Classification and inventory of wetlands: A global overview[J].Vegetatio,1995(1)
[23]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outhwestern Riparian Birds[J].American Zoologist,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