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被引:24
作者
任留东 [1 ]
王彦斌 [1 ]
杨崇辉 [1 ]
韩娟 [1 ]
颉颃强 [1 ]
李林山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
关键词
深熔作用; 注入式混合岩化; 花岗岩; 麻山杂岩; 佳木斯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可分别有高级和中级变质作用部分,两处均可见混合岩化作用。通过混合岩浅色脉体或花岗质脉体中的长石自形晶、斜长石周围的钠长石净边、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化等现象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深部岩浆的注入,而不仅是高级变质之后的近原地深熔作用所致,高级变质与相关的深熔作用所致混合岩化在区域上的分布是有限的,集中于西麻山的高级区;而注入式混合岩化是普遍的,其产出可遍布所有麻山杂岩的出露区,在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部位均可出现。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与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应是相互独立的构造或热事件;注入式混合岩化引起了中级变质作用和高级区的退变质作用,注入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500Ma;中级变质作用是注入混合岩化的结果,而不是混合岩化的原因。与注入混合岩相关的花岗岩虽然表现出一些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根据矿物组合、地化性质的综合分析,更可能是富钾及钾长石斑晶的钙碱性花岗岩类,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程中。麻山杂岩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特征表明,以西伯利亚古陆为中心的南部边缘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活动,只不过这里的规模略小,在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而形成大量花岗质岩浆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005 / 20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黑龙江东南部穆棱地区“麻山群”的特征及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对佳木斯地块最南缘地壳演化的制约 [J].
颉颃强 ;
苗来成 ;
陈福坤 ;
张福勤 ;
刘敦一 .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2127-2137
[2]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资源 [J].
张兴洲 ;
周建波 ;
迟效国 ;
王成文 ;
胡大千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5) :719-725
[3]   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建峰 ;
迟效国 ;
董春艳 ;
赵芝 ;
黎广荣 ;
赵院冬 .
地质通报, 2008, (04) :534-544
[4]   佳木斯地块花岗质片麻岩的独居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温泉波 ;
刘永江 ;
李伟民 ;
韩国卿 ;
丁凌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2) :187-193
[5]   东南极普里兹湾地区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淼 ;
刘晓春 ;
赵越 .
岩石学报, 2007, (05) :1055-1066
[6]   初论“泛华夏造山作用”与加里东和泛非造山作用的对比 [J].
陆松年 .
地质通报, 2004, (Z2) :952-958
[7]   佳木斯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 [J].
吴福元 ;
S W ILDE ;
孙德有 .
岩石学报, 2001, (03) :443-452
[8]   中国东北麻山杂岩晚泛非期变质的锆石SHRIMP年龄证据及全球大陆再造意义 [J].
Simon A Wilde ;
吴福元 ;
张兴洲 .
地球化学, 2001, (01) :35-50
[9]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林强 .
岩石学报, 1999, (02) :22-30
[10]   黑龙江省东部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宋彪 ;
李锦轶 ;
牛宝贵 ;
徐文喜 .
地球学报, 1997, (03)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