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和黍类作物光合器官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的比较(综述)

被引:7
作者
郑丕尧
李雁鸣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生态生理研究室
[2] 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生态生理研究室 北京
[3] 北京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麦类作物; 黍类作物; 光合器官; 细胞形态; 光合性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比较了麦类和黍类作物在光合器官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方面的异同点。与黍类作物相比,麦类作物的叶肉细胞较大,且形态和组成较复杂;叶片的气孔密度较低:叶片的细胞形态随叶位上升逐步复杂化的趋势较明显,规律性也较强。黍类作物的光合速率一般高于麦类作物。麦类和黍类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形式也有不同。麦类作物除叶片以外的绿色器官,具有与叶肉细胞类似的光合细胞,且有较强的光合功能,而黍类作物的这一特点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谷上谷”生育性状的观察——Ⅱ.不同叶位叶片解剖组织结构的观察 [J].
郑丕尧 ;
傅天明 ;
赵明 .
作物学报, 1990, (04) :311-316+387
[2]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J].
高如嵩 ;
张宝军 ;
李文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1) :13-18
[3]   冬小麦孕穗灌浆期温度对叶片CO2同化量影响的初步研究——(Ⅰ)温度—光合强度关系曲线的基本形式及其拟合 [J].
杜宝华 ;
洪佳华 .
中国农业气象, 1989, (02) :58-60
[4]   不同品种小麦叶片解剖结构比较观察 [J].
冯德诚 ;
苟玲 ;
党晓颖 ;
陈笃江 ;
冯元忠 .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8, (02) :123-127+148
[5]   不同类型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比较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4) :95-95
[6]   大麦不同叶位叶鞘同化细胞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J].
郑丕尧 ;
李小云 .
作物学报, 1986, (03) :183-186+220
[7]   玉米不同叶位叶解剖结构的研究——Ⅱ.不同叶位叶片维管束系统的观察 [J].
郑丕尧 ;
李小云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6) :41-47+99
[8]   关于光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Ⅴ.不同类型植物光呼吸与光合强度之间的关系 [J].
高煜珠 ;
王忠 ;
孙进东 ;
王志琴 .
作物学报, 1985, (02) :81-88
[9]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研究 [J].
许大全 ;
李德耀 ;
沈允钢 ;
梁国安 .
植物生理学报, 1984, (03) :269-276
[10]   大麦不同叶位叶片细胞及其它器官细胞形态的初步观察 [J].
李小云 ;
郑丕尧 .
作物学报, 1984, (03) :2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