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被引:105
作者
周珂 [1 ]
叶会寿 [2 ]
毛景文 [2 ]
屈文俊 [3 ]
周树峰 [4 ]
孟芳 [1 ]
高亚龙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洛阳龙羽山川钼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型钼矿; 伸展环境; 鱼池岭; 河南;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9.02.003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钼矿是近几年在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该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体及隐爆角砾岩中。含矿岩体以富二氧化硅、铝质、贫钙、富碱、高F以及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为特征。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薄膜状和薄饼状。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等,具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笔者选取了6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0.3±2.0)~(131.7±1.9)Ma,等时线年龄(131.2±1.4)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赋矿的合峪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相一致,应为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12.48×10-6~53.39×10-6,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性质。鱼池岭钼矿与东沟、汤家坪等斑岩钼矿形成于同一时期,应为东秦岭—大别地区晚中生代区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8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豫西太山庙铝质A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叶会寿
    毛景文
    徐林刚
    高建京
    谢桂清
    李向前
    何春芬
    [J]. 地质论评, 2008, (05) : 699 - 711
  • [2] 鄂东南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和成因及对岩石圈减薄时限的制约
    谢桂青
    李瑞玲
    蒋国豪
    赵财胜
    侯可军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 1703 - 1714
  • [3]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张正伟
    张中山
    董有
    彭万夫
    张建军
    [J]. 矿物学报, 2007, (Z1) : 372 - 378
  • [4]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杨泽强
    [J]. 矿床地质, 2007, (03) : 289 - 295
  • [5] Evolution of the Mesozoic Granites in the Xiong’ershan-Waifangshan Region,Western Henan Province,China,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 Franco PIRAJNO.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7(02)
  • [6] 秦岭造山带秋树湾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郭保健
    毛景文
    李厚民
    屈文俊
    仇建军
    叶会寿
    李蒙文
    竹学丽
    [J]. 岩石学报, 2006, (09) : 2341 - 2348
  • [7]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叶会寿
    毛景文
    李永峰
    郭保健
    张长青
    刘王君
    闫全人
    刘国印
    [J]. 地质学报, 2006, (07) : 1078 - 1088
  • [8]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李永峰
    毛景文
    刘敦一
    王彦斌
    王志良
    王义天
    李晓峰
    张作衡
    郭保健
    [J]. 地质论评, 2006, (01) : 122 - 131
  • [9]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李永峰
    毛景文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J]. 矿床地质, 2005, (03) : 292 - 304
  • [10]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毛景文
    谢桂青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J]. 岩石学报, 2005, (01) : 171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