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84
作者
黄振辉
机构
[1] 中山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
关键词
表演式抗争; 底层政治; 治理机制; 非同步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底层抗争政治的研究重点应由"用什么武器"转向"武器为何有效"。"表演式抗争"或许是解开转型期底层政治的另一把密匙。从作为表演的底层抗争到作为暴力运动的底层抗争所构成的"连续统"是底层抗争的光谱:越是个体化抗争越具有表演性、仪式性,越是群体性的抗争则越具有暴力性、实质性;政治势能是表演式抗争实际效果决定性因素。表演式抗争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与发生机理;表演式抗争并非是标签化解释模式,它包含着焦点化、情绪触动与压力传递等三大机制。表演式抗争给底层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国家制度建设、意识形态扩容以及推进民主化进程是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底层政治景观色彩斑斓的宏观机理是中国多维转型的非同步性;加速"功利社会—道义社会"转型,重塑社会关系的基础,才是实现底层善治乃至于解决其他棘手社会问题的根本。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大转型.[M].(英) 波兰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弱者的武器.[M].(美) 斯科特 (Scott;J.C.) ; 著.译林出版社.2007,
[3]  
斗争的动力.[M].(美) 麦克亚当 (Macadam;D.) ; (美) 塔罗 (Tarrow;S.) ; (美) 蒂利 (Tilly;C.) ; 著.译林出版社.2006,
[4]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赵鼎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亨廷顿(Huntington;S.P.)著;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
[6]   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 [J].
黄振辉 ;
王金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1) :21-26+157
[8]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
[9]   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J].
折晓叶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1-28+243
[10]   制度供给与行为选择的背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利益表达行为的实证分析 [J].
王金红 ;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08, (03) :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