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棘花部形态学和胚胎学研究——Ⅰ.雄花的形态发育

被引:5
作者
李文钿
朱彤
机构
[1] 中国林业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乌氏体; 子母; 花粉外壁; 径向壁; 内切; 细胞减数分裂; 中国沙棘; 雄花; 形态发育; 胚胎学; 生物学; 花部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ubsp.sinensisRousi)雄花的形态发育。雄花序芽属混合型,花后整个脱落。雄花小,无花瓣,花萼2裂,雄蕊4,开花时花萼裂片呈缝隙状张开或全部张开。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表皮在花药开裂时枯萎,药室内壁形成带状加厚,中层是短命的。绒毡层细胞双核。腺质绒毡层,延迟至双细胞花粉时在原位退化。绒毡层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分布有乌氏体,乌氏体和花粉壁之间存在带状的“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或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的沉积始于小孢子囊靠近花丝维管束的一方,渐向远离花丝维管束的方向扩展,并由小孢子母细胞的角隅处和切向壁向径向壁积累。成熟花粉为二细胞的,扫描电镜图像为圆球形,沿赤道有一环状棱脊,把花粉分为上下两半,每一半各具三沟相对会合于赤道棱脊,并突出成喙。花粉壁具疣状雕纹。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叶杨小孢子发生的组织化学观察 [J].
朱彤 ;
李文钿 .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03) :289-293+355
[2]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小孢子囊、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J].
李天庆 ;
曹慧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6, (02) :30-34+122
[3]   乙烯利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黄纯农 ;
徐敏源 ;
庄元忠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1, (01) :12-16+90
[4]   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胡适宜 ;
王模善 ;
徐丽云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77, (03) :167-171+247
[5]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OPOLLENIN BODIES [J].
RISUENO, MC ;
GIMENEZM.G ;
LOPEZSAE.JF ;
GARCIA, MIR .
PROTOPLASMA, 1969, 67 (04) :361-&
[6]  
Lux,1985,Lytic activity of Ubisch bodes (orbicles) .2 Herich,R.and A. Cytologia (Toky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