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挤压型盆地边缘的逆冲断层是潜滑俯冲作用形成的吗?——与罗志立同志商榷

被引:6
作者
李扬鉴
机构
[1] 化学工业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扇型; 正断层; 冲断层; 重力断层; 地质断层; 弯褶曲; 纵弯褶皱; 挤压型盆地; 俯冲作用; 剪切性质; 剪应力; 剪切应力; 褶皱系; 罗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和中部褶皱山系与盆地之间的逆冲断层的成因,罗志立用潜滑俯冲说进行解释,但软弱的新沉积层向早已褶皱固结的老山系下潜滑俯冲是不可能的。上述逆冲断层除少数属重力滑动构造外,主要系复式褶曲和挤压型盆地等广义纵弯褶曲的横向剪应力作用的结果,故可归属扇型逆冲断层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逆掩断裂带与油气圈闭类型 [J].
谭试典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2) :179-186
[2]   试论中国型(C-型)冲断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 [J].
罗志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4) :315-324
[3]   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J].
马杏垣 ;
索书田 .
地质学报, 1984, (03) :205-213
[4]   试从地裂运动探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J].
罗志立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2) :1-13
[5]  
构造物理学基础[M]. 地震出版社[苏]格佐夫斯基(Гзовский,М·В·) 著, 1984
[6]  
板块构造学基础[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性春 著, 1984
[7]  
中国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尚文 主编, 1983
[8]  
中国及其邻区大地构造论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黄汲清, 1981
[9]  
地质构造形迹图册[M]. 地质出版社 , 武汉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著, 1978
[10]  
构造形迹地质力学分析图示[M]. 地质出版社 , 蓝淇锋,胡长霄编绘,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