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被引:134
作者
马杏垣
索书田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学院,
关键词
滑覆; 五佛山群; 滑脱构造; 拆离构造;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体制; 岩石圈; 构造圈; 推覆构造; 多层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绪言推覆体是由法文Nappe一词来的,指外来构造岩席沿近水平的底板运移,其移动的距离远远超过岩席的厚度。早在上一世纪中晚期,欧洲地质学家就已认识到这种构造现象,并把它看作为阿尔卑斯山构造的主要模式,甚至推广到其它造山带。我国地质工作者对此也早有认识,如廿年代燕山地区逆掩断层和飞来峰的发现,李四光、黄汲清等关于表层滑动以及推覆作用的论述等,都强调了水平运动和变形的重要性。可是后来垂直运动和变形的观念,却占了主导,有的地质学家把断层看成是陡立直切下去,把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要重视开拓逆掩断层带的油气领域——试论苏南逆掩断层带控油 [J].
陈焕疆 ;
殷跃南 .
石油实验地质, 1983, (02) :83-93
[2]   重力滑动构造 [J].
索书田 .
地球科学, 1983, (03) :11-22+145
[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4]  
华北北部地区地壳上地幔构造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关系.[J].刘国栋;刘昌铨.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2, 12
[5]   河南嵩山区震旦系古构造型式 [J].
马杏垣 ;
索书田 ;
闻立峰 ;
王维襄 .
地质科学 , 1975, (01) :12-31+95
[6]  
地球构造圈.[M].[苏]别洛乌索夫(В·В·Белоусов) 主编;林彻 译.地震出版社.1983,
[7]  
构造地质论丛.[M].构造地质论丛编辑部编;.地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