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被引:370
作者
马杏垣
刘和甫
王维襄
汪一鹏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武汉地质学院
关键词
中、新生代; 盆地; 地质构造; 大地构造; 伸展构造; 裂陷作用; 老第三纪; 早第三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主要是讨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内裂陷作用及其伸展构造。前者指既裂又陷造成沟、槽的构造作用,是与造山作用相对应的。它所造成的伸展构造也是最长见的构造类型,发育于岩石圈演化的各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构造环境中。鉴于中国东部的油、气田和煤田及绝大多数强震都贮存或发生于中、新生代裂陷作用所造成的盆地中,因此对它们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燕山地区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初步探讨 [J].
郑炳华 ;
虢顺民 ;
徐好民 .
地震地质, 1981, (02) :31-40
[2]   地堑形成的力学机制 [J].
张文佑 ;
李荫槐 ;
马福臣 ;
钟嘉猷 .
地质科学, 1981, (01) :1-11
[3]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J].
高维明 ;
李家灵 ;
孙竹友 .
地震地质, 1980, (03) :11-18
[4]   华北、西北一些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内高导层 [J].
顾群 ;
孙洁 ;
史书林 ;
石樟松 .
地震地质, 1980, (02) :21-29
[5]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和构造特征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0, (01) :6-20
[6]   华北地台基底构造 [J].
马杏垣 ;
吴正文 ;
谭应佳 ;
郝春荣 .
地质学报, 1979, (04) :293-304
[7]   书斜式构造的成因及其特征 [J].
周治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79, (04) :1-14+87
[8]   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79, (02) :1-12
[9]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J].
邓起东 ;
张裕明 ;
许桂林 ;
范福田 .
地震地质, 1979, (01) :11-22
[10]   河南嵩山区震旦系古构造型式 [J].
马杏垣 ;
索书田 ;
闻立峰 ;
王维襄 .
地质科学, 1975, (01) :12-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