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曾从盛 [1 ,2 ,3 ]
钟春棋 [1 ,3 ]
仝川 [1 ,2 ,3 ]
柳铮铮 [1 ,3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转化; 闽江口湿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5.030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闽江河口原生植被芦苇沼泽,以及由其转化的不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滩涂养殖地、水田、草地、撂荒地和池塘养殖地)的表层(0-50 cm)沉积物(或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草地和撂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芦苇沼泽地低27%,75%,67%,1%,60%;在有机碳储量方面,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和撂荒地比天然芦苇沼泽地分别低11%,50%,37%,24%,草地有机碳储量比芦苇高44%;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比芦苇地大;水田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垂直变化不明显,弃耕后,表层有机碳含量提高,垂直变化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比有机碳的差异大,与芦苇地相比,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草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低24%,83%,84%,42%;撂荒10年的弃耕地与水稻田土壤相比,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7%。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J].
杨玉盛 ;
谢锦升 ;
盛浩 ;
陈光水 ;
李旭 .
地理学报, 2007, (11) :1123-1131
[2]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研究 [J].
田应兵 ;
熊明彪 ;
宋光煜 .
湿地科学, 2004, (02) :88-93
[3]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593-599
[4]   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C储量和CO2排放量的初步研究 [J].
吴仲民 ;
曾庆波 ;
李意德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杜志鹄 ;
林明献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5) :25-32
[5]   俄罗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J].
张传清 .
环境科学, 1997, (03) :88-89+97
[6]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 [J].
马学慧 ;
吕宪国 ;
杨青 ;
阎敏华 .
地理科学, 1996, (04) :323-330
[7]  
闽江河口湿地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刘剑秋主编, 2006
[8]  
Preliminary estimates of contemporary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in Denmark using multiple datasets and four scaling-up methods[J] . Lars Krogh,Anette Noergaard,Martin Hermansen,Mogens Humlekrog Greve,Thomas Balstroem,Henrik Breuning-Madsen.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3 (1)
[9]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IPCC Land Us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