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后土壤与植被的演变规律

被引:98
作者
王金满 [1 ,2 ]
郭凌俐 [1 ]
白中科 [1 ,2 ]
杨睿璇 [1 ]
张萌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植被; 排土场; 黄土区; 交互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植被恢复过程的实质是植被-土壤复合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文通过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选择山西平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3、5、10、12和17 a)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环境因子和乔木林地植被生物量Logistic演替模型,并构建了土壤-植被交互影响的偏微分方程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明所建立的土壤各环境因子演变模型和乔木林复垦地的植被生物量演变模型有效,能够很好地反映排土场的土壤因子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演变过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环境因子质量不断提升并逐渐接近原地貌,土壤因子和植被生物量都呈S型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演替模型;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二者交互作用明显,符合Kolmogorov捕食模型。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质量演替规律与模型 [J].
王金满 ;
杨睿璇 ;
白中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229-235
[12]   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影响 [J].
徐占军 ;
侯湖平 ;
张绍良 ;
丁忠义 ;
马昌忠 ;
公云龙 ;
刘严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5) :232-240
[13]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综述 [J].
黄丹勇 .
湖南有色金属, 2011, 27 (06) :45-48
[14]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地土壤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例 [J].
许建伟 ;
李晋川 ;
白中科 ;
岳建英 ;
韩静 .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38 (04) :48-51
[15]   关于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的思辨及其科学涵义与发展途径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01) :112-118
[16]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与土壤环境关系 [J].
郭祥云 ;
李道亮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5) :823-826
[17]   天山—阿尔泰山拟南芥种群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J].
陶冶 ;
刘彤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449-459
[18]   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 [J].
孙海运 ;
李新举 ;
胡振琪 ;
刘雪冉 ;
仲伟静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205-209
[19]   煤矿复垦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特性研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 [J].
陈洪祥 ;
张树礼 ;
马建军 .
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7, (04) :63-67
[20]   鹤山退化草坡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J].
任海 ;
杜卫兵 ;
王俊 ;
余作岳 ;
郭勤峰 .
生态学报, 2007, (09) :359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