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地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52
作者
张圆刚 [1 ,2 ]
刘鲁 [3 ]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3]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国家认同; 组态视角; 多元路径; 定性比较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具有个体和群体意义,是国家认同实现的重要途径。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游客国家认同为结果变量,构建社会记忆(人物记忆、环境记忆、时间记忆、空间记忆)、景区形象(吸引物形象、设施环境形象、文创宣传形象)、旅游体验、感知价值为前因变量,探索影响国家认同的前因条件组合与多元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单项因素来说,虽然人物记忆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所有单因素都无法构成国家认同的充要条件。(2)9个变量共产生512种条件组合,满足条件的路径组合共11条,总体覆盖率为0.8916,构成了空间环境模式、形象价值模式、历史体验模式和时间综合模式四大类路径模式。(3)人物记忆出现在所有路径组合中,且所有组合同时包含至少一个社会记忆下的其他的二级维度,例如环境、时间或空间记忆。当社会记忆的四个二级维度全部出现时,产生了原始覆盖率最高的路径组合。(4)在原始覆盖率大于20%的6条路径中,都同时包含社会记忆和景区形象中的二级要素;在原始覆盖率小于20%的5条路径中,皆"一定不包含"设施环境形象。本文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在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
引用
收藏
页码:1658 / 167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游客感知与文化认同:西部旅游中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J].
杨慧敏 ;
姜海涛 .
社会科学家, 2020, (12) :65-69
[2]   行走的记忆,记忆的行走:旅游中体验与地方认同 [J].
袁振杰 ;
马凌 .
旅游学刊, 2020, 35 (11) :5-7
[3]   重大活动受众媒介参与、媒介效果感知与国家认同感——基于第二届进博会上海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臧志彭 ;
胡译文 .
新闻界, 2020, (10) :50-59
[4]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以周庄为例 [J].
孙佼佼 ;
杨昀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 (11) :189-195
[5]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 [J].
保继刚 ;
陈苑仪 ;
马凌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7) :1556-1569
[6]   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J].
张婷 ;
刘晶岚 ;
丛丽 ;
贾一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06) :202-208
[7]   媒介使用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 [J].
朱多刚 ;
任天浩 .
新闻记者, 2020, (04) :37-45
[8]   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及育人功能——以红旗渠为例 [J].
刘利琼 ;
乔旋 .
社会科学家, 2020, (04) :63-67
[9]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 [J].
谢爱良 ;
刘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 36 (05) :537-543
[10]   新格局下基于国家认同的红色旅游发展 [J].
张红艳 ;
马肖飞 .
经济问题, 2020, (01) :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