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64
作者
王学良
刘学春
黄小彦
史雅静
机构
[1] 湖北省防雷中心
关键词
云地闪电; 时空变化; 闪电强度; 累积概率; 闪电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累计概率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2%;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5.9%,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大于30 kA的累积概率在50%以下,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8.1%,大于100 kA的累积概率1.6%;拟合出湖北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经统计分析,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0.99998。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县、咸宁、黄石、鄂州市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县、当阳市附近为闪电次高密度区。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即地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是雷电多发地带。鄂西南山区县市雷电日数较多,闪电密度不一定随之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山区县市土壤电阻率较大和山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许小峰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3,
[2]  
雷电学原理.[M].陈渭民; 编著.气象出版社.2003,
[3]   一次中尺度雷暴大风过程的闪电特征分析 [J].
冯桂力 ;
王俊 ;
牟容 ;
刘冬霞 .
气象, 2010, 36 (04) :68-74
[4]   河南省强雷暴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的关系探析 [J].
张一平 ;
王新敏 ;
牛淑贞 ;
范学峰 ;
吕晓娜 ;
周红俊 .
气象, 2010, 36 (02) :54-61
[5]   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 [J].
王颖 ;
郑永光 ;
寿绍文 .
气象, 2009, 35 (10) :58-70+132
[6]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J].
陈家宏 ;
童雪芳 ;
谷山强 ;
李晓岚 .
高电压技术, 2008, (09) :1893-1897
[7]   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王学良 ;
王海军 ;
李卫红 .
暴雨灾害, 2007, (01) :83-87
[8]   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J].
何晖 ;
李宏宇 .
气象科技, 2005, (06) :496-500
[9]   雷电灾害与监测预报 [J].
许小峰 .
气象, 2004, (12) :17-21
[10]   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 [J].
冯桂力 ;
陈文选 ;
刘诗军 ;
黎清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34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