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水提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63
作者
费鲜明 [1 ]
陈艳 [2 ]
吴万飞 [1 ]
蒋雷 [1 ]
邱莲女 [1 ]
周永列 [1 ]
机构
[1] 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
[2]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仙鹤草水提物; 血小板聚集;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受体;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仙鹤草水提物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试验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止血与凝血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0、4、20、80g/L仙鹤草水提物分别与全血、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作用;分别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g-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硅化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以电极法测定血浆Ca2+浓度,以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测定凝血因子Ⅶ、Ⅷ、Ⅸ和Ⅺ活性;以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4g/L组血小板聚集率、Fg-R和P-选择素表达率显著低于0g/L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Fg-R和P-选择素表达率与药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三者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4g/L组APTT、CT和凝血因子FVII:C显著高于0g/L组(P均<0.01),PT、凝血因子FVIII:C、FIX:C和FXI:C分别显著低于0g/L组(P均<0.01)。APTT、CT、FⅦ:C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PT、FVIII:C、FIX:C和FXI:C与药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4组间TT、Fg和Ca2+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g/L组1s-1全血黏度、200s-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0g/L组(P<0.01),四者水平均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仙鹤草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Fg-R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途径而具有抗凝作用。仙鹤草水提物也可能通过活化外源凝血途径并增加血液黏度而具有促凝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家兔血小板聚集、超微结构及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后富血小板血浆中GMP-140含量的影响 [J].
徐露 ;
董志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 (03) :269-273
[2]   仙鹤草研究进展 [J].
巴晓雨 ;
何永志 ;
路芳 ;
史利利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05) :258-261
[3]   木瓜蛋白酶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J].
费鲜明 ;
周永列 ;
祁金文 ;
吴建国 ;
邱莲女 ;
王珍妮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 14 (08) :906-911
[4]   仙鹤草外用止血疗效观察 [J].
殷武元 .
中医外治杂志, 2009, 18 (01) :56-56
[5]   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进展 [J].
金在久 .
华西药学杂志, 2006, (05) :468-471
[6]   复方仙鹤草粉对兔股动脉切口及肝脏创面止血作用实验研究 [J].
吴惜贞 ;
庄学煊 ;
沈达 ;
刘幸平 ;
潘毅生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 (S1) :28-29
[7]   仙鹤草对家兔体外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J].
顾丽贞 ;
张百舜 ;
张润珍 ;
李玲慧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5, (02) :21-22
[8]   Selective factor Xa inhibitio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J].
Eikelboom, John W. ;
Weitz, Jeffrey I. .
LANCET, 2008, 372 (9632) :6-8
[9]   Correlation between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s [J].
Smythe, MA ;
Koerber, JM ;
Nowak, SN ;
Mattson, JC ;
Begle, RL ;
Westley, SJ ;
Balasubramaniam, M .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2002, 36 (01) :7-11
[10]  
实用血液流变学.[M].张翼;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