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30
作者
高海涛
王育红
孟战赢
吴少辉
张园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旗叶; 叶面积指数; 光合特性; 碳氮代谢;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超高产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超高产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对照,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研究了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洛麦21号和周麦18的产量及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点。结果表明,与温麦6号相比,洛麦21号和周麦18分别增产13.02%和9.92%,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洛麦21号和周麦18每公顷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温麦6号,两品种的经济系数也均高于温麦6号。洛麦21号和周麦18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旗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仅高而且下降缓慢。这些结果说明,改善生育后期旗叶光合性能、延缓叶片衰老进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提高经济系数可进一步提高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80 / 10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 [J].
胡美君 ;
王义芹 ;
张亮 ;
王超 ;
沈允钢 ;
李振声 ;
李宏伟 ;
童依平 ;
李滨 .
作物学报, 2007, (11) :1879-1883
[2]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J].
李洪梅 ;
白洪立 ;
孟淑华 ;
王西芝 ;
王立功 .
作物杂志, 2007, (03) :99-102
[3]   超级小麦的育种方法与实践 [J].
郭秀焕 ;
赵平 ;
连光艳 ;
王广禄 ;
王春云 ;
侯桂明 .
山东农业科学, 2005, (06) :19-20
[4]   大穗型和中穗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英文) [J].
王小燕 ;
于振文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0) :1976-1982
[5]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J].
隋娜 ;
李萌 ;
田纪春 ;
孟庆伟 ;
赵世杰 .
作物学报, 2005, (06) :808-814
[6]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J].
刘建丰 ;
袁隆平 ;
邓启云 ;
陈立云 ;
蔡义东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2) :258-264
[7]   土壤水分对不同专用小麦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马新明 ;
熊淑萍 ;
李琳 ;
张娟娟 ;
何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83-87
[8]   氮素形态对小麦生长中后期保护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J].
曹翠玲 ;
李生秀 ;
张占平 .
土壤通报, 2003, (04) :295-298
[9]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J].
于振文 ;
田奇卓 ;
潘庆民 ;
岳寿松 ;
王东 ;
段藏禄 ;
段玲玲 ;
王志军 ;
牛运生 .
作物学报, 2002, (05) :577-585
[10]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研究 [J].
郭程瑾 ;
肖凯 ;
李雁鸣 ;
齐永青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3)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