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井返排早期气水两相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7
作者
薛永超
张雪娇
丁冠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气水比; 早期返排; 拟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存在的早期单相流返排的数学模型适用于致密油气储层,不适用于页岩气储层,这是因为页岩气井早期返排阶段不存在单相流,而是气水两相流。利用北美某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的返排数据分别绘制气水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气水比随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曲线,气水产量曲线在早期返排阶段气水同产,表明裂缝中存在自由气的消耗;而气水比曲线根据斜率的正负将返排分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曲线的"V型"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气体早期返排阶段,建立裂缝系统物理模型,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和扩散方程,推导得到页岩气井早期两相流返排数学模型,数学方程表明:等效压力与拟时间呈线性关系。应用现场实例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现场数据,拟合得到的直线斜率可用于估算原始裂缝体积,截距可以给出裂缝半长和裂缝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对返排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适用于现场估算裂缝参数的返排数学方程,从而为认识裂缝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页岩气水平井产能评价方法研究.[D].王永胜.西南石油大学.2015, 08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lowback rate and pressure transient behavior in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completed in tight gas and oil reservoirs.[J].Majid Ali Abbasi;Daniel Obinna Ezulike;Hassan Dehghanpour;Robert V. Hawkes.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
[3]   压裂液返排速度对支撑剂回流量影响实验研究 [J].
王雷 ;
文恒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16 (26) :200-202+206
[4]   页岩气体积压裂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J].
纪国法 ;
张公社 ;
许冬进 ;
肖泽锋 ;
陈丹 ;
吕戈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16 (14) :78-88
[5]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J].
耿翠玉 ;
乔瑞平 ;
陈广升 ;
俞彬 ;
李海洋 ;
王洋 ;
徐大伟 ;
杨曙光 ;
田媛 .
能源环境保护, 2016, 30 (01) :12-16+56
[6]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玉满 ;
李新景 ;
黄金亮 ;
王淑芳 ;
管全中 ;
张晨晨 ;
王红岩 ;
刘洪林 ;
拜文华 ;
梁峰 ;
吝文 ;
赵群 ;
刘德勋 ;
杨智 ;
梁萍萍 ;
孙莎莎 ;
邱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43 (02) :166-178
[7]   涪陵页岩气井压裂后返排及生产特征研究 [J].
刘斌 ;
吴惠梅 ;
翟晓鹏 .
辽宁化工, 2015, 44 (10) :1237-1239
[8]   页岩自吸实验及其在返排分析中的应用 [J].
任凯 ;
葛洪魁 ;
杨柳 ;
吴珊 ;
申颍浩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 15 (30) :106-109+123
[9]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与布缝模式 [J].
李志强 ;
赵金洲 ;
胡永全 ;
任岚 ;
罗成波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5, 34 (05) :162-165
[10]   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 [J].
王志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