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Z指数修正

被引:10
作者
方茸 [1 ]
周后福 [2 ]
屈雅 [3 ]
机构
[1] 安徽合肥市气象局
[2]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
汛期旱涝; Z指数; 指数修正; 江淮分水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合肥、六安、巢湖3个代表站1957—2008年汛期5—9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成相应的Z指数,在用Z指数作为旱涝分级指标过程中,发现Z指数理论界限值并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修改和订正。以微调和旱涝年份数量大体对等为原则进行修正,修正后的7级和5级Z指数界限值较好地反映出江淮分水岭地区实际旱涝,因此修正后的Z指数可以应用到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旱涝等级划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北地区旱涝指数及时空特征研究.[D].王越.南京气象学院.2003, 03
[2]   广西秋冬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同期环流分析 [J].
唐伍斌 .
气象, 2009, 35 (01) :108-113
[3]   安徽省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技术及其业务试用 [J].
马晓群 ;
刘惠敏 ;
吴文玉 .
气象, 2008, (05) :75-81
[4]   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演变及环流特征 [J].
杨金虎 ;
杨启国 ;
姚玉璧 ;
单红洮 .
气象, 2006, (10) :94-101
[5]   近40年长江中游地区旱涝特点分析 [J].
吴贤云 ;
丁一汇 ;
王琪 ;
叶成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1) :19-28
[6]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J].
樊高峰 ;
苗长明 ;
毛裕定 .
气象, 2006, (02) :70-74
[7]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及中美两国国家级干旱监测 [J].
邹旭恺 ;
张强 ;
王有民 ;
高歌 .
气象, 2005, (07) :6-9
[8]   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中国夏季旱涝分布 [J].
杨义文 .
气象, 2002, (11) :11-16
[9]   我国单站旱涝指标确定和区域旱涝级别划分的研究 [J].
鞠笑生 ;
杨贤为 ;
陈丽娟 ;
王有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1) :27-34
[10]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黄嘉佑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