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变——从超量恢复学说到运动适应理论

被引:47
作者
陈小平 [1 ,2 ]
机构
[1]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超量恢复; 适应; 运动训练; 演变;
D O I
10.16469/j.css.201701001
中图分类号
G808.1 [运动训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人体的运动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提高?这是一个人们长期努力要回答的问题,也是自运动科学化训练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超量恢复"学说和"运动适应"理论是目前世界运动训练领域解释人体运动能力在训练中变化的经典。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问题,60年代发现肌糖原储备在力竭性运动后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雅克夫列夫将肌糖原超量恢复扩展到整个竞技训练的范围,提出了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学说。在20世纪50年代塞利提出的"应激-适应"理论影响下,"适应"从6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理论。之后,相继出现了"疲劳-适应模型""机能储备模型""改变-适应的时间动态模型"和"能力潜能元模型"等一系列试图揭示运动训练与运动能力增长之间关系、对运动能力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估的学说和理论。但是,鉴于运动能力构成和发展的复杂性和当前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局限性,迄今已有的各种模型还未能达到上述目标,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运动训练的基石——“超量恢复”学说受到质疑 [J].
陈小平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4) :3-7
[2]  
周期[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美) 邦帕, 2011
[3]  
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陈小平著, 2005
[4]  
运动训练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田麦久主编, 2000
[5]  
运动训练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审定, 1990
[6]  
体育运动的生物化学知识[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冯炜权 编著, 1980
[7]   Variabl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J].
Busso, T .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03, 35 (07) :1188-1195
[8]  
PerPot: A metamodel for simulation of load performance interaction[J] . Jurgen Perl.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 2001 (2)
[9]  
The Influence of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apering on the Adaptation in Highly Trained Individuals: A Review[J] . I. Mujika.Int J Sports Med . 1998 (07)
[10]   BREAKDOWN AND RESYNTHESIS OF PHOSPHORYLCREATINE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IN CONNECTION WITH MUSCULAR WORK IN MAN [J].
HULTMAN, E ;
BERGSTROM, J ;
ANDERSON, NM .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1967, 19 (01)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