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19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马宝军
杨桥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桩海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地震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构造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整体升降阶段、中生代末期的挤压隆升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坳陷阶段;②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是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动力源,控制了本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③由郯庐断裂走滑所派生的旋转使桩海地区成为NW向构造带中挤压构造最发育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90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演化 [J].
程捷 ;
万天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36-43
[2]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3]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