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流速场的初步观测

被引:14
作者
张辉
危起伟
杨德国
杜浩
张慧杰
陈细华
机构
[1]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 葛洲坝; 自然繁殖; 流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和2005年10~11月间,在中华鲟产卵区葛洲坝至庙咀江段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繁殖期间的流速进行了测量。在该江段沿水流方向设置监测断面共20个,其中2004年设12个(编号1~12),2005新增8个(编号AH)。监测结果表明,产卵区内所有断面平均流速变化范围为72.99~175.23 cm/s,平均值为(128.89±26.28)cm/s;产卵区内12、和4号断面的垂向平均流速值较其他断面约高2.10 cm/s;从A至12号断面,各断面的平均流向大约从225.91°下降至164.39°,并且产卵区内1、2和4号断面的流向变幅较大,变异系数比其他断面约高18.4%;下产卵区内脉动流速测量结果表明平均流速变化较大,而平均流向变化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1%和2.9%;葛洲坝下所进行的河势调整工程使中华鲟产卵场内的流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在导流堤两侧形成了一个流速较缓的区域。导流堤的建设可能会导致上产卵区的位置改变甚至消失,下产卵区改变其具体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sturgeon and paddlefish [J].
Billard R. ;
Lecointre G. .
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2000, 10 (4) :355-392
[12]   Biology,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of sturgeons and paddlefish in China [J].
Qiwei Wei ;
Fu'en Ke ;
Jueming Zhang ;
Ping Zhuang ;
Junde Luo ;
Rueqiong Zhou ;
Wenhua Yang .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1997, 48 :241-255
[13]  
声学多普勒测流原理及其应用.[M].田淳;刘少华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14]  
数字高程模型.[M].李志林;林庆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5]  
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M].黄真理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6]   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情况初步调查及探讨 [J].
胡德高 ;
柯福恩 ;
张国良 .
淡水渔业, 1983, (03)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