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基于县域尺度的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35
作者:
管栩
金晓斌
潘倩
周寅康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新增耕地;
来源结构;
空间差异;
县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探索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在数量及来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2006-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信息,基于县域尺度,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近年来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数量及来源结构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合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在空间分布上,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总体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经济发达区高于欠发达区、粮食主产区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丘陵区;在空间关联性上,县域尺度下新增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土地开发重点区为新增耕地高-高集聚区,中、西部欠发达、自然资源条件较差及后备资源有限的地区为新增耕地低-低集聚区;在新增耕地来源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及省际间差异。东部发达地区主要以整理和复垦来源为主,北方地区的新增耕地多由土地开发和整理获得,中部地区来源复杂,四川、重庆以整理来源居多,陕西中部、湖北大部多为整理、复垦类型;南方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多为开发类型。经济水平及资源条件相似的广东与浙江、辽宁与吉林等省份之间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相关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