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被引:25
作者
田秀霞 [1 ]
寿绍文 [2 ]
机构
[1] 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寒潮; 位涡; 等熵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分别简称为过程Ⅰ和过程Ⅱ)进行了等熵面位涡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寒潮过程的爆发时间均可用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2)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时,都存在明显的高位涡值向下传播特征,过程Ⅱ明显于过程Ⅰ;(3)等熵面分析可跟踪寒潮强冷空气活动,等熵面位涡演变反映了高、低层冷空气的分布及活动状况;等熵面位涡高值区代表冷空气范围,等位涡线密集区代表冷暖空气对峙。寒潮爆发时,等熵面上高层高位涡向下向南传播,导致高位涡强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正涡度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位温、等熵位涡与锋和对流层顶的分析方法 [J].
陶祖钰 ;
郑永光 .
气象, 2012, 38 (01) :17-27
[2]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 [J].
李向红 ;
廖幕科 ;
熊英明 ;
郑传新 ;
周文志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228-235
[3]   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J].
黎惠金 ;
李江南 ;
肖辉 ;
蒙伟光 ;
王安宇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196-1207
[4]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与平流层极涡异常的等熵位涡分析 [J].
易明建 ;
陈月娟 ;
周任君 ;
邓淑梅 .
高原气象, 2009, 28 (04) :880-888
[5]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J].
丁一汇 ;
马晓青 .
气象学报, 2007, (05) :695-707
[6]   一次区域暴雪过程中的等熵位涡分析 [J].
席世平 ;
寿绍文 ;
范学峰 .
河南气象, 2006, (04) :17-19
[7]   等熵面位涡图上阻塞过程的演变特征 [J].
张绍晴 ;
陈久康 ;
雷兆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 (02) :221-225
[8]   一次东亚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J].
赵其庚 .
应用气象学报, 1990, (04) :392-399
[9]   侵入青藏高原冷空气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J].
赵其庚 .
气象, 1990, (06)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