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被引:9
作者
蒋玲燕
闻岳
周琪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06.04.011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90年代提出的可以定量的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的计算模型。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并且指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窦贻俭 ;
苏慧 ;
高超 ;
朱继业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6) :519-523
[2]   江阴市近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戴明忠 ;
盛学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5) :482-487
[3]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
[4]   “红三角”地区之郴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生态足迹法 [J].
罗贞礼 ;
黄璜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33-37
[5]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J].
张颖 ;
王万茂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19-24
[6]  
中国西部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编, 2002
[7]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8]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梁继业 ;
郝翠晔 ;
邢恩德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4-28
[9]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10]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 [J].
易光斌 ;
董瑞斌 .
江西科学, 2003, (03) :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