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

被引:95
作者
王德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化; 弹性城市化; 接力式进城; 集体所有制; 新农村建设;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7.03.007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重要特点是弹性城市化模式。弹性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从而确保了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稳健有序。弹性城市化的社会机制是接力式进城,是农民以具有绵延性和伸缩性的弹性家庭为单位,以半工半耕为生计模式,以农村为根基、以城市为目标,通过接力式的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进城梦的过程。农村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接力式进城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继续发挥弹性城市化优势、支持农民接力式进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农民进城务工的新趋势与落户意愿的新变化——来自安徽农村地区的调查 [J].
唐宗力 .
中国人口科学, 2015, (05) :113-125+128
[2]   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由来、逻辑与出路 [J].
贺雪峰 .
思想战线, 2015, 41 (05) :75-80
[3]   新农村十年换新装 [J].
李小健 .
中国人大, 2015, (01) :15-16
[4]   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 [J].
陆益龙 .
人文杂志, 2014, (12) :94-101
[5]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 [J].
夏柱智 .
人文杂志, 2014, (07) :112-116
[6]   中国城镇化战略规划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 2013, (10) :67-70
[8]   “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中国隐性农业革命”的社会学命题 [J].
杨华 .
开放时代, 2012, (03) :71-87
[9]   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与刘易斯转折点 [J].
章铮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8) :12-21+32
[10]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 2011, (03) :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