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被引:33
作者
卓勤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岩性圈闭; 成藏机理; 隐蔽输导体系; 幕式置换体系; 油气集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多数为它源性多期幕式成藏,其成藏机理可概括为隐蔽输导和幕式置换。油气通过隐蔽输导体系由源岩向砂体运聚,砂体中地层水与早期充注的油气又通过隐蔽输导体系向外排出,油源断层将众多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幕式汇聚到中浅层大中型构造圈闭中,形成早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外部、晚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内部的环状分布。洼陷带岩性圈闭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小型油气集输站。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岩性油藏聚油排水机理探讨 [J].
卓勤功 ;
邱以钢 ;
郝雪峰 ;
常涧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127-128
[2]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王金铎 ;
韩文功 ;
于建国 ;
郑建斌 .
石油学报, 2003, (06) :24-29
[3]   前梨园环洼沙三段层序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 [J].
王世坤 ;
胥菊珍 ;
王欲晓 ;
刘淑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5) :16-18+33
[4]   济阳成熟探区非构造油气藏深化勘探 [J].
李丕龙 ;
张善文 ;
宋国奇 ;
肖焕钦 ;
王永诗 ;
宗国洪 .
石油学报, 2003, (05) :10-15
[5]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J].
郝芳 ;
邹华耀 ;
杨旭升 ;
王敏芳 .
地质科学, 2003, (03) :403-412
[6]   细粒浊积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姜涛 ;
解习农 .
地球学报, 2003, (03) :289-292
[7]   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透镜状砂体成藏主控因素 [J].
姜振学 ;
陈冬霞 ;
邱桂强 ;
庞雄奇 ;
曾溅辉 ;
邱楠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44-47
[8]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J].
邱楠生 ;
万晓龙 ;
金之钧 ;
曾溅辉 ;
张善文 ;
姜振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48-52
[9]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J].
庞雄奇 ;
陈冬霞 ;
李丕龙 ;
张善文 ;
姜振学 ;
肖焕钦 .
石油学报, 2003, (03) :38-41+45
[10]   济阳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及砂砾岩油气藏群 [J].
潘元林 ;
宗国洪 ;
郭玉新 ;
姜秀芳 ;
卓勤功 .
石油学报, 2003, (03)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