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砂岩透镜体成藏动力学机制与基本模式

被引:19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姜振学
张俊
李素梅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油气成藏门限; 油气成藏动力学; 圈闭含油气性预测; 隐伏砂岩透镜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隐伏砂岩透镜体聚集油气的主要动力包括砂、泥岩接触面上的毛细管压力差、生烃泥岩与砂体之间的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和泥岩内干酪根生成油气产生的体积膨胀力等;聚集油气的阻力主要包括油气进入砂岩体后遇到的毛细管力和油气将水挤出砂岩体外遇到的阻力。聚集油气的动力大于阻力是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基本条件。砂岩透镜体成藏受砂体孔渗及围岩含油气饱和度等因素的制约。围岩生成的油气进入到砂岩透镜体内的临界地质条件是围岩中的含油气饱和度超过5%10%;砂岩体聚集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是孔隙度超过10%或渗透率超过1×10-32×10-3μm2。地史过程中砂岩透镜体成藏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藏条件准备阶段,此阶段油气没有大量生成,围岩微孔隙中强大的毛细管力是分散油滴运聚的阻力;第二阶段为油气运聚成藏阶段,此阶段油气已大量生成,围岩与砂体之间的毛细管力差是油气通过有机网络不断聚集成藏的主要动力;第三阶段为油气聚集后的保存阶段,此阶段油气已不再大量生成,围岩与砂体之间的毛细管力差不能克服油气聚集过程中的阻力。根据成藏动力学机制与控油气作用特点可以预测砂体的含油气性大小与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松辽盆地嫩江组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湖底水道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冯志强 ;
张顺 ;
解习农 ;
安广柱 ;
赵波 ;
侯艳平 .
地质学报, 2006, (08) :1226-1232+1240
[2]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苗盛 ;
张俊 ;
田丰华 .
地质学报, 2006, (03) :432-438
[3]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
[4]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因机理与模式[J]. 李丕龙,庞雄奇,陈冬霞,张善文,金之钧,姜振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5]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邱楠生 ;
姜振学 ;
张俊 .
地球科学, 2004, (04) :483-488
[6]   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J].
林景晔 .
石油学报, 2004, (01) :44-47
[7]   济阳成熟探区非构造油气藏深化勘探 [J].
李丕龙 ;
张善文 ;
宋国奇 ;
肖焕钦 ;
王永诗 ;
宗国洪 .
石油学报, 2003, (05) :10-15
[8]   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 [J].
姜振学 ;
陈冬霞 ;
苗胜 ;
曾溅辉 ;
邱楠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23-227
[9]   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J].
张俊 ;
庞雄奇 ;
陈冬霞 ;
姜振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33-237
[10]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J].
庞雄奇 ;
陈冬霞 ;
李丕龙 ;
张善文 ;
姜振学 ;
肖焕钦 .
石油学报, 2003, (03) :38-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