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6
作者
党红凯
李雁鸣
孙亚辉
张馨文
李瑞奇
马春英
孟建
刘红彬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超高产; 硫; 吸收; 积累; 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明确超高产(9000 kg/ha左右)冬小麦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在超高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的硫含量为0.27%0.76%(干重)。不同器官比较,除拔节期以茎秆含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几乎均以叶片含硫量最高。同器官不同时期比较,各器官均以新发生时含硫量较高。叶片的含硫量从越冬期到孕穗期一直增加,孕穗期以后逐渐下降,其他器官从发生以后含硫量即逐渐下降,各器官均以成熟期含硫量最低。生育前中期不同器官硫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最高。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强度为单峰趋势,拔节到孕穗期最高。小麦植株硫的吸收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起身期以前吸收较少,拔节到开花期稳定增加,开花后吸收减弱。不同品种的硫素积累量陆续在开花到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硫的累积吸收量在越冬前、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或开花后10 d及成熟期依次达到全生育期的10%、20%、40%、80%、100%左右和85%,即硫的阶段吸收量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最低。小麦一生对硫的总积累量为62.49~79.09 kg/ha,冬前至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以叶片中分配比例最高,孕穗至灌浆期在叶片和茎秆中分配较多,成熟期籽粒中分配比例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811 / 8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施硫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马春英 ;
李雁鸣 ;
韩金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211-217
[2]   不同种类硫肥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性状的影响 [J].
马春英 ;
李雁鸣 ;
韩金玲 .
华北农学报, 2004, (01) :67-70
[3]   硫素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J].
王东 ;
于振文 ;
王旭东 .
作物学报, 2003, (06) :878-883
[4]   硫肥对冬小麦硫素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J].
王东 ;
于振文 ;
王旭东 .
作物学报, 2003, (05) :791-793
[5]   硫素营养对小麦子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J].
刘宝存 ;
孙明德 ;
吴静 ;
黄德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4) :458-461
[6]   夏玉米硫素吸收与时空分布研究 [J].
王空军 ;
胡昌浩 ;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2000, (06) :899-904
[7]   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规律 [J].
吴静 ;
刘宝存 ;
孙明德 .
华北农学报, 2000, (03) :103-108
[8]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 [J].
张继棒 ;
竺伟民 ;
章力干 ;
褚海燕 ;
刘诚 ;
李孔浩 .
土壤通报, 1996, (05) :222-225
[9]   植物硫营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王庆仁,林葆 .
土壤肥料, 1996, (03) :16-19+29
[10]   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J].
戴良香,张智猛,王荫槐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