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的探讨

被引:64
作者
李众
机构
[1] 北京钢铁学院
关键词
片状石墨; 生铁; 工业铁; 铸铁件; 珠光体基体; 钢铁冶炼; 夹杂物; 块炼铁; 增碳剂; 图版; 锻打; 奥氏体状态; 铁素体基体; 炒钢; 古冶金术; 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左右,黄河上游的甘肃齐家文化的人们,就已经懂得冷锻和铸造红铜技术了。稍后,约当公元前十五世纪,黄河中游的早商遗址中出现了青铜器。从器物造型与制作水平判断,铜的使用和青铜冶铸技术的掌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174 +174-179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巩县铁生沟[M]. 文物出版社 ,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编著, 1962
[12]  
中国土法冶铁炼铜技术发展简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杨宽著, 1960
[13]  
晋书.张协传 .2 .
[14]  
辉县发掘报告 .2 .
[15]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 [J].
THE KANSU PROVINCIAL MUSEUM .
考古学报, 1960, (02) :53-71+143
[16]   南阳汉代铁工厂发掘简报 [J].
裴明相 .
文物, 1960, (01) :58-60
[17]   近年出土的战国两汉铁器 [J].
黄展岳 .
考古学报, 1957, (03) :93-108
[18]   洛阳晋墓的发掘 [J].
蒋若是 ;
郭文轩 .
考古学报, 1957, (01) :169-185+260
[19]   热河兴隆发现的战国生产工具铸范 [J].
郑绍宗 .
考古通讯, 1956, (01) :2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