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史研究的理论进路与解释框架

被引:12
作者
王孙禺 [1 ]
刘继青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工程教育研究; 解释框架; 影响因素;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09.02.001
中图分类号
TB1-4 [];
学科分类号
08 ;
摘要
以国家现代化和教育发展的关系为视角,将工程教育发展置于国家、知识、市场、社会四个基本要素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其发展变迁,可有效地依据中国工程教育的历史特点展开研究。这样的研究能避免对中国工程教育史进行现象描述和大而无当的历史铺陈,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揭示历史的真实。研究目的也将锁定在制度改进和国家工程教育战略的有效规划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回顾与思考 [J].
李曼丽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03) :59-66+71
[2]   构建解释高等教育变迁的整体框架 [J].
史静寰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03) :19-25
[3]   20世纪30年代的文实之争 [J].
张太原 .
近代史研究, 2005, (06) :171-204
[4]   美国工程教育简史(续完) [J].
劳伦斯·P·格雷森 ;
陈慧芳 .
教育研究通讯, 1981, (03) :50-61
[5]  
移植与转化.[M].左玉河; 著.大象出版社.2008,
[6]  
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M].史贵全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7]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M].[舒新城著];吕达;刘立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美)克拉克·克尔(ClarkKerr)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9]  
中国大学.[M].(加)许美德(RuthHayhoe)著;许洁英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国家与市民社会.[M].邓正来;[美]J.C.亚历山大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