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被引:12
作者
吕大炜 [1 ,2 ]
李增学 [1 ,2 ]
魏久传 [2 ]
刘海燕 [1 ,2 ]
吴立荣 [3 ]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地层学; 地层层序; 陆相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幕式成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成煤理论的立论基础、成煤特点、煤层成因以及发生背景等多方面的特征,总结出不同成煤理论下煤层层序划分的原理。结果表明,不同成煤理论的分析应该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将华北地区太原西山含煤层沉积划分为8个3级层序,其中陆表海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5个二元结构的三级层序。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66 +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J].
李增学 ;
王明镇 ;
余继峰 ;
韩美莲 ;
李江涛 ;
吕大炜 .
沉积学报, 2006, (06) :834-840
[2]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J].
李增学 ;
余继峰 ;
郭建斌 ;
韩美莲 .
沉积学报, 2003, (02) :288-296+306
[3]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 [J].
张鹏飞 ;
邵龙义 ;
代世峰 .
古地理学报, 2001, (01) :15-24
[4]   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 [J].
郝黎明 ;
邵龙义 ;
时宗波 ;
张鹏飞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14-21
[5]   华北石炭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对聚煤作用的控制 [J].
陈世悦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5) :8-11
[6]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宝芳 ;
温显端 ;
李贵东 .
地学前缘, 1999, (S1) :81-94
[7]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兼论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 [J].
邵龙义 ;
张鹏飞 ;
窦建伟 ;
宋丽君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01) :27-31
[8]   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J].
邵龙义 ;
窦建伟 ;
张鹏飞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1) :6-11
[9]   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 [J].
李增学 ;
魏久传 ;
王明镇 ;
李守春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5) :1-11
[10]  
事件性海侵与煤聚积规律——鲁西晚石炭世富煤单元的形成.[J].李增学;李守春;魏久传;.岩相古地理.199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