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语境与法律概念功能的界定路径分析——以在先姓名权保护为视角

被引:2
作者
马波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姓名权; 注册商标; 对应性; 显著性;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4.02.021
中图分类号
D923.43 [商标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处理在先姓名权与注册商标的关系时,商标法并不能替代民法来保护姓名权。在对现实社会利益关系与商标法的价值理念及内在法律逻辑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应当将商标法上姓名权的功能界定为通过利用姓名的对应性来考察商标显著性。当姓名的对应性覆盖商标显著性时,相关公众会对姓名权与商品或服务发生错误认识,产生混淆的法律后果,商标因丧失显著性而被撤销。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商标法中“在先权利”条款的解释适用问题 [J].
应振芳 .
政治与法律, 2008, (05) :116-122
[2]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 [J].
张天勇 .
学术论坛, 2007, (03) :16-19
[3]   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 [J].
李扬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5) :41-50
[4]   商标名的语言文化和文化经济 [J].
陈海花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 (01) :132-134
[7]   “在先权利”与工业产权──《武松打虎》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J].
刘春田 .
中华商标, 1997, (04) :11-13
[8]  
日本知识产权法.[M].(日) 田村善之;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9]  
人格权法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知识产权法.[M].马海生[等]撰稿;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