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层状云系人工增雨个例数值研究

被引:23
作者
高茜 [1 ,2 ]
王广河 [1 ]
史月琴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层状云系降水; 增雨潜力; 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 催化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耦合了CAMS详尽云方案和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的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2008年3月20—21日环北京地区的一次层状云系降水进行模拟和人工催化数值试验。模拟自然降水分布与实测结果一致,分析微物理特征并在所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催化试验。研究在不同催化剂量、高度进行试验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冷水含量高且冰晶含量低的区域引入人工冰晶可使地面降水增加。引入人工冰晶后催化区域水汽明显减少,云水也有减少,冰晶粒子和雪粒子增加,而且水汽减少的量明显大于过冷云水的减少量。同时催化后550 hPa附近的下沉气流中心变为上升气流,动力、热力效应明显。雪碰并冰晶增长、冰晶转化成雪增长是催化高度附近雪晶增加的主要过程,而催化高度以下,雪碰并过冷云滴增长是雪晶增加的主要过程;雪晶碰并过冷雨滴增长是霰粒子增加的主要过程;雨滴碰并云滴增长是雨滴增长的主要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241 / 12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J].
于丽娟 ;
姚展予 .
气象, 2009, 35 (10) :8-24+129
[2]  
祁连山冬季降雪个例模拟分析(Ⅱ):人工催化试验[J]. 孙晶,楼小凤,史月琴,胡志晋.高原气象. 2009(03)
[3]  
祁连山冬季降雪个例模拟分析(Ⅰ):降雪过程和地形影响[J]. 孙晶,楼小凤,胡志晋.高原气象. 2009(03)
[4]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J].
党娟 ;
王广河 ;
刘卫国 .
气象, 2009, 35 (01) :24-36
[5]   河南一次强降水过程云和降水结构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J].
雷蕾 ;
朱伟军 ;
毕宝贵 ;
周毓荃 .
气象, 2007, (04) :15-22+129
[6]   影响云和降水的动力、热力与微物理因素的研究概述 [J].
廖菲 ;
洪延超 ;
郑国光 .
气象, 2006, (11) :3-11
[7]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J].
胡志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S1) :10-13
[8]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二)——中纬度气旋云系的微物理过程 [J].
胡志晋 ;
严采蘩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1987, (02) :133-142
[9]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一)——微物理模式 [J].
胡志晋 ;
严采蘩 ;
不详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 1986, (01) :37-52
[10]   层状冷云数值模式 [J].
胡志晋 ;
秦瑜 ;
王玉彬 .
气象学报, 1983, (02) :19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