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何为与为何—一个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20
作者
王斌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身体; 身体社会学; 青年亚文化; 屌丝;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4.03.013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网络流行语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反映了社会事实和个体情感的深层结构。随着"屌丝"、"高帅富"、"白富美"等新兴词汇的蹿红,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开始凸显。该现象是指网络通行语言单位的要素构成或深层隐喻在语言法则和社会意义建构的基础上关涉到社会成员身体的过程。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可划分为缩写、象形、拟音和隐喻四个类型,并具有规避网络审查、挑战社会禁忌、宣泄不满情绪和强化社会交往等功能。同时,身体化网络流行语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性话语的公开展示和网民对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网络空间所蕴藏的狂欢与宽容的特征、身体属性契合于网络感性化认知方式等条件所共同引起的。这一现象既是青年亚文化的另类呈现,也从学理层面上开启了我们在网络空间的境况中对"弱者的武器"和"符号暴力"概念的新一轮对话。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63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 [J].
刘少杰 .
学术月刊, 2012, 44 (10) :14-23
[2]   从“道听途说”到“转载搜索”——信息获取方式变迁的时空社会学分析 [J].
王建民 .
江淮论坛, 2011, (05) :20-24+85
[3]   语言与身体 [J].
万晋红 .
外语学刊, 2009, (06) :9-11
[4]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J].
冯凌宇 .
北方论丛, 2007, (04) :67-70
[6]   “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 [J].
郑中玉 ;
何明升 .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13-21
[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商务印书馆 , (法) 涂尔干 (Durkheim, 2011
[8]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希林, 2011
[9]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11
[10]  
身体与社会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希林,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