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14
作者
邵拥军
彭省临
刘亮明
吴淦国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断裂; 岩基; 凤凰山矿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指出矿田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和龙山组(T1h).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控矿构造为处于接触带内的走向北北东、北北西和北西向的脆性扩容断裂,它们之间的相互追踪而构成的"之"字形断裂组合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成矿岩体主要为复式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来源于统一的深部岩基,属来自幔源的中酸性钙碱性岩石,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强烈的蚀变作用,具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三者的耦合作用,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矿床(体)的形成;矿床(体)是岩浆 热液、地层、构造综合作用和有机组合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62 / 5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铜陵凤凰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
    张达
    吴淦国
    李东旭
    [J]. 地学前缘, 2001, (03) : 223 - 229
  • [2]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张达
    李东旭
    [J]. 地球学报, 1999, (03) : 239 - 245
  • [3]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吴才来
    周打若
    黄许陈
    张成火
    黄文明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 (04) : 12 - 19
  • [4]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若干特征及成矿关系
    闻广
    吴思本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 (03) : 1 - 24
  • [5] 2002年湖南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论丛.[M].戴塔根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 [6]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唐永成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 [7] 安徽铜陵地区构造变形分析及成矿预测.[M].刘文灿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 [8]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翟裕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 [9]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常印佛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