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获得感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57
作者
杨金龙 [1 ]
张士海 [2 ]
机构
[1]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民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 城乡差异; 群体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30301 ; 1204 ;
摘要
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为了解目前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态及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民生建设领域虽然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因而,为了全面持续提升人民获得感,应检视民生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构建"问需于民—政策设计"的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实现政府有效供给与人民真实需求的精准匹配。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2+160 +1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 [J].
陈学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4) :24-41+204
[3]   转型中国的社会态度变迁(2005—2015) [J].
李路路 ;
王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83-101+207
[4]   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文宏 ;
刘志鹏 .
社会科学, 2018, (03) :3-20
[6]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 [J].
王浦劬 ;
季程远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01) :6-12
[7]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一个系统的概念与分析框架 [J].
谢星全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3) :68-72
[8]   幸福社会何以可能——斯密幸福学说诠释 [J].
蒲德祥 .
哲学研究, 2014, (11) :86-92
[9]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10]  
政治学手册精选.[M].(美)格林斯坦(FredI.Greenstein);(美)波尔斯比(NelsonW.Polsby)编;储复耘译;.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