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菌群数量及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10
作者
甄莉娜 [1 ,2 ]
王康 [3 ]
杨俊霞 [1 ]
张英俊 [2 ]
机构
[1]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关键词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及撂荒地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0cm土层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利用方式下各类菌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细菌的数量天然草地>五年生羊草地>耕地/五年生苜蓿地>撂荒地;真菌的数量撂荒地>五年生羊草地>五年生苜蓿地>天然草地>耕地;放线菌数量在天然草地中最多,撂荒地及五年生苜蓿地中数量最少。三类菌群在0~50cm土层中基本上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多,往下逐层递减的趋势。退耕地种植羊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效果好于紫花苜蓿。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土壤学.[M].王果;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许光辉;郑洪元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3]  
微生物学.[M].俞大绂;李季伦 编.科学出版社.1985,
[4]   Response of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spatial variability to land degradation in central Iran [J].
Nael, M ;
Khademi, H ;
Hajabbasi, MA .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4, 27 (03) :221-232
[5]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in density fractions of a Cerrado Oxisol [J].
Roscoe, R ;
Buurman, P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03, 70 (02) :107-119
[6]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分布特征 [J].
陈为峰 ;
史衍玺 .
草地学报, 2010, 18 (06) :859-864
[7]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郭彦军 ;
倪郁 ;
韩建国 ;
韩龙 ;
郭芸江 ;
唐华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01) :105-110
[8]   不同养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J].
张晓波 ;
赵艳 ;
樊俊华 .
中国草地学报, 2009, 31 (05) :64-67
[9]   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J].
刘洪来 ;
王艺萌 ;
窦潇 ;
徐敏云 ;
王堃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420-4425
[10]   开垦草原与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J].
郭彦军 ;
倪郁 ;
韩建国 ;
韩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1)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