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RIL群体苗期耐冷性QTL分析

被引:19
作者
胡莹
王奕众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 重组自交系(RIL); 耐冷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水稻苗期冷害是影响早春季节和高纬度地区水稻成苗和秧苗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鉴定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研究采用了1个水稻"粳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结合1张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3叶期幼苗经过10℃冷处理3d、恢复培养2d和4d时的秧苗存活率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亲本Lemont和特青的苗期耐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Lemont的苗期耐冷性很强,而特青对低温敏感。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连续变异,在两个方向上均出现大量超亲分离。共检测到5个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水稻1、3、8和11号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的贡献率为7%~21%。其中,4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Lemont,另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亲本特青。2个主效QTL(qSCT-3和qSCT-8)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82-RM156和8号染色体标记区间RM230-RM264,对性状的贡献率达到或接近20%,被检测到的LOD值显著较高,其增效基因均来自于耐冷性亲本Lemont。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具有丰富的位点多样性,表明耐冷性普遍较强的粳稻是发掘苗期耐冷性优异基因的主要稻种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J].
屈婷婷 ;
陈立艳 ;
章志宏 ;
胡中立 ;
李平 ;
朱立煌 ;
朱英国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 (05) :385-389
[2]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概况与展望 [J].
韩龙植 ;
高熙宗 ;
朴钟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2) :96-101
[3]   水稻耐冷性研究 Ⅰ.稻冷害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概述 [J].
戴陆园 ;
叶昌荣 ;
余腾琼 ;
徐福荣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41-45
[4]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徐福荣 ;
张金渝 ;
普正贵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6-11
[5]   籼粳稻间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 [J].
徐云碧 ;
申宗坦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5) :14-18
[6]  
Mapping QTLs with epistatic effects and 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by mixed linear model approaches[J] . D. L. Wang,J. Zhu,Z. K. L. Li,A. H. Paterson.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9 (7-8)
[7]  
QTL analysis of the rice seedling cold tolerance in a double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a hybrid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J] . Qian Qian,Dali Zeng,Ping He,Xianwu Zheng,Ying Chen,Lihuang Zhu.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5)
[8]  
Evaluation of chilling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screening procedures applied during germination and vegetative growth[J] . P. Bertin,J. M. Kinet,J. Bouharmont.Euphytica . 1996 (2)
[9]  
Genetic divergence among cold tolerant rices ( Oryza sativa L.)[J] . J. C. Glaszmann,R. N. Kaw,G. S. Khush.Euphytica . 19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