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石群落生态学研究分析黄石地区栖霞组沉积环境

被引:5
作者
颜佳新
赵锡文
杜远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栖霞组; 群落古生态; 缓坡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湖北省黄石地区栖霞组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化石古生态分析的理想地区。通过化石统计、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分析和围岩沉积学研究,本区栖霞组中共识别出五个化石群落(从下往上):①Crurithyris-Orthotetina(CO)群落;②Schuchertella-Sponge(SS)群落;③Hayasakaia(H)群落;④Sponge(S)群落和⑤Tyloplecta-Paracaninia(TP)群落。化石群落及岩相特点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一致变化,表明本区栖霞组形成于一南高北低的缓坡沉积环境,整个栖霞组为一大的海侵序列构成,各种化石群落和岩相的发展演化均是在这一缓坡沉积背景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有孔虫及共生生物组合与碳酸盐微相探讨 [J].
李兴奎 .
沉积学报, 1988, (03) :96-103+136
[2]   试用综合方法分析湖北省大峡口栖霞阶小有孔虫古生态 [J].
郑洪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6, (02) :133-149+227
[3]   Zoophycus在中国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J].
杨式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3) :228-235+307
[4]   生态地层学和群落古生态 [J].
陈源仁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4) :37-50
[5]   江西萍乐坳陷早二叠世的藻类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J].
黎泉水 ;
袁恒焕 .
地层学杂志, 1983, (04) :280-284+327
[6]  
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王立亭等著, 1994
[7]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1
[8]  
黔桂地区二叠系统综合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沙庆安等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