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在梅河口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5
作者
杨若子 [1 ]
周广胜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玉米; 指标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6 [寒潮];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基于1992—2010年梅河口站玉米长期观测资料对目前常用的5类玉米低温冷害指标方法(生长季温度距平指标、生长季积温指标、作物生育期距平指标、热量指数指标和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的准确性评估表明,考虑不同发育期差异的低温冷害综合指标方法的准确率达67%,其他指标方法的准确性都偏低。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指标的建立都来自于特定的地域与时段,没有从过程与机制出发,限制了在其他地区与时段应用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玉米低温冷害预报的准确性,需要加强玉米低温冷害过程的机制及其模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农作物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王春乙,郭建平主编, 1999
[12]  
农作物低温冷害及其防御[M]. 农业出版社 , 潘铁夫 编著, 1983
[13]   东北地区作物冷害的研究 [J].
孙玉亭 ;
王书裕 ;
杨永岐 .
气象学报, 1983, (03) :313-321
[14]   东北地区作物冷害区划 [J].
王书裕 .
气象, 1982, (06) :26-28
[15]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J].
梁荣欣 ;
沈能展 .
气象, 1982, (02) :26-27
[16]   东北低温冷害和粮食产量 [J].
丁士晟 .
气象, 1980, (05) :1-3
[17]   日本等国水稻低温冷害研究概况 [J].
亓来福 .
气象, 1979, (03) :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