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被引:30
作者
符文彬
刘健华
白艳甫
张鹏
叶家盛
樊凌
机构
[1]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电针; 抑郁症; 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合谷+太冲)和药物组(盐酸氟西汀),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造成抑郁症模型;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电针合谷穴和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d。药物组大鼠造模后进行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w。应激后第7、14、22天观察大鼠Openfield行为学的变化,应激后22d取材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BDNF和CREB的表达。结果(1)应激后第7、14、22天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较应激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针刺组于应激后第14天可有效地改善抑郁型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其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2)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散乱,可见明显肿胀、固缩、变性、脱落等病理改变;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模型组大鼠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海马BDNF和CREB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是针刺抗抑郁的重要途径和作用靶点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038 / 30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符文彬 ;
樊莉 ;
朱晓平 ;
何青 ;
王玲 ;
庄礼兴 ;
刘远声 ;
唐纯志 ;
李颖文 ;
蒙昌荣 ;
张洪来 ;
严洁 .
中国针灸, 2008, (01) :3-6
[2]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176例疗效观察 [J].
符文彬 ;
樊莉 ;
朱晓平 ;
何青 ;
王玲 ;
庄礼兴 ;
刘远声 ;
唐纯志 ;
李颖文 ;
蒙昌荣 ;
张洪来 ;
严洁 .
新中医, 2007, (12) :42-44
[3]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J].
符文彬 ;
樊莉 ;
朱晓平 ;
何青 ;
王玲 ;
庄礼兴 ;
刘远声 ;
唐纯志 ;
李颖文 ;
严洁 .
针刺研究, 2006, (06) :355-358
[4]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J].
樊莉 ;
符文彬 ;
蒙昌荣 ;
朱晓平 ;
米建平 ;
李伟雄 ;
文幸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8) :14-16
[5]   针灸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 [J].
符文彬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5) :679-679
[6]  
精神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沈渔〓主编, 2001
[7]  
The 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the human orbitofrontal cortex: evidence from neuroimaging and neuropsychology[J] . Morten L Kringelbach,Edmund T Rolls.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 2004 (5)
[8]  
The nucleus accumbens: a target fo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anxiety-disorders[J] . Journal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 2003 (4)
[9]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cortico-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loop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J] . Konstantin V Baev,Karl A Greene,Frederick F Marciano,Johan E.S Samanta,Andrew G Shetter,Kris A Smith,Mark A Stacy,Robert F Spetzler.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 2002 (4)
[10]   Expression of the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 in hippocampus produces an antidepressant effect [J].
Chen, ACH ;
Shirayama, Y ;
Shin, KH ;
Neve, RL ;
Duman, RS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1, 49 (09) :753-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