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被引:24
作者
王阶
何庆勇
李海霞
房玉涛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 证候; 因子分析; 参考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F1为心肾阴虚,F2为心脾两虚,F3为痰瘀互阻,F4为气虚血瘀,F5为阳虚寒凝。其中以F4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788 / 7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温阳养阴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D].张晓东.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01
[2]   葛丹稳心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PA影响的临床研究 [J].
王瑞科 ;
杨继平 ;
李红 .
湖南中医杂志, 2007, (02) :5-7
[3]   公因子和聚类分析联合在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J].
张琴 ;
张文彤 ;
魏建军 ;
王宪波 ;
刘平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5, (01) :14-18
[4]   因子分析在中医证候规范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J].
陈启光 ;
申春悌 ;
张华强 ;
符为民 ;
闵捷 ;
王澄淑 ;
郦永平 ;
朱佳 ;
史锁方 ;
陈江宁 ;
陈晓虎 ;
石磊 ;
徐丽华 ;
朱雄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08) :53-56
[5]   丹参滴丸和川芎嗪配合西药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J].
刘耀乾 ;
李小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07) :544-545
[6]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的现状调查 [J].
房玉涛 ;
王硕仁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05) :338-340
[7]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J].
郭蕾 ;
王永炎 ;
张志斌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5-8
[8]   加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防治研究 [J].
陈可冀,雷燕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10) :579-579
[9]  
ACC/AHA 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ummary article.[J].Eugene Braunwald;Elliott M Antman;John W Beasley;Robert M Califf;Melvin D Cheitlin;Judith S Hochman;Robert H Jones;Dean Kereiakes;Joel Kupersmith;Thomas N Levin;Carl J Pepine;John W Schaeffer;Earl E Smith;David E Steward;Pierre Theroux;Raymond J Gibbons;Elliott M Antman;Joseph S Alpert;David P Faxon;Valentin Fuster;Gabriel Gregoratos;Loren F H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