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日本群体与台湾群体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32
作者
游伟伟
柯才焕
蔡明夷
王志勇
王艺磊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厦门大学海洋学系,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
关键词
杂色鲍; 杂交; 杂种优势; 群体; 幼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31 [各种贝的养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杂色鲍日本群体(RB)和台湾群体(TW)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RB♀×TW♂、TW♀×RB♂、TW♀×TW♂和RB♀×RB♂4个组合的F1代.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卵径、受精率、胚胎发育速度、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卵径、受精率以及胚胎发育速度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别,但杂交组在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方面,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TW♀×RB♂组8 d的存活率杂种优势达到40.6%,RB♀×TW♂组25 d壳长的杂种优势达到48.6%.实验初步显示,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海湾扇贝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J].
郑怀平 ;
张国范 ;
刘晓 ;
阙华勇 .
水产学报, 2004, (03) :267-272
[2]   栉孔扇贝中国种群与日本种群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发育 [J].
常亚青 ;
刘小林 ;
相建海 ;
李富花 ;
宋坚 ;
宋林生 ;
刘宪杰 .
水产学报, 2002, (05) :385-390
[3]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1的RAPD标记 [J].
张国范 ;
王继红 ;
赵洪恩 ;
阙华勇 ;
刘晓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484-491
[4]   杂色鲍与皱纹盘鲍、盘鲍杂交的初步研究 [J].
柯才焕 ;
田越 ;
周时强 ;
李复雪 .
海洋科学, 2000, (11) :39-41
[5]  
Interaction of genotype and salinity in larvae of the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J] . G. Newkirk.Marine Biology . 197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