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

被引:90
作者
郑求根
周祖翼
蔡立国
陆永德
曹清古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中新生代; 太平洋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形成了台西盆地现今的面貌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J].
靳久强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8+22
[2]   我国大陆古板块运动演化的特征 [J].
洪汉净 ;
马宗晋 ;
程国梁 ;
郑秀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3-28
[3]   中国东部构造-热体制与断陷盆地多期性迁移特征 [J].
朱建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67-370+400
[4]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J].
冯晓杰 ;
蔡东升 ;
王春修 ;
高乐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1) :35-39
[5]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J].
冯晓杰 ;
张川燕 ;
王春修 ;
高乐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7-11+17
[6]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下):后裂谷期构造演化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287-292
[7]   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机制和类型划分 [J].
陶瑞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1) :16-22
[8]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刘光鼎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