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被引:41
作者
蔡海生 [1 ]
朱德海 [2 ]
张学玲 [1 ]
赵小敏 [1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4751 / 47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 [J].
章锦河 ;
张捷 .
资源科学, 2006, (06) :196-203
[2]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 [J].
赖发英 ;
周春火 ;
肖远东 ;
宫松 ;
陈静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4) :221-225
[3]   中国生态足迹的区际与时序差异研究 [J].
李铁松 ;
薛娜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53-255
[4]   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及其立法相关问题探讨 [J].
李景文 ;
袁秀 ;
李俊清 .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04) :55-60
[5]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J].
钟业喜 ;
肖加超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2) :70-73
[6]   江西省近五年的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J].
宫松 ;
冯敏玉 ;
袁爱清 ;
赖发英 ;
肖小红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5) :955-957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J].
元相虎 ;
李华 ;
陈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38-42
[8]   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石月珍 ;
赵洪杰 .
人民黄河, 2005, (03) :6-8
[9]   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J].
崔国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6) :102-105
[10]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